株洲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曾聚集一大批老厂。在激烈的经济变革与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一些老厂消失在历史洪流中,一些老厂历经风雨破茧重生、“老树发新芽”,表现出强韧的生命力,成为培育制造名城的先遣队、主力军。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联合三湘都市报,推出“倔强的老厂”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历经长期资金市场波折,潍柴火炬聚焦主业加快技术创新,另辟产业赛道,去年营收超15亿元——
近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重要的公告,拟分拆所属子公司潍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
冲刺长期资金市场,逐浪科学技术创新,潍柴火炬喜讯不断。今年3月,潍柴火炬入围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潍柴火炬前身为株洲火花塞厂(上市后称“湘火炬”),始建于1961年,曾是湖南最早上市公司之一。63年跌宕起伏,10余年股市沉浮,潍柴火炬始终“燃烧不灭”,近年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另辟产业赛道,跃升为国内第一、全球前三的专业火花塞制造企业。
去年潍柴火炬年营收超15亿元,今年以来产销两旺,熊熊燃烧的“湘火炬”重返巅峰。
走进位于株洲经开区的潍柴火炬厂区,映入眼帘的是正在翻新装修的办公大楼。这栋10余层的大楼建于1990年,34年过去依旧气派。
“这里曾是株洲地标性建筑。”潍柴火炬副总经理张伟说,“株洲火花塞厂当时名声响亮,职工找对象比别的厂都容易。”
1993年,株洲火花塞厂改组国有控股公司,更名株洲火炬火花塞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湘火炬”。
1996年,急于破局的“湘火炬”收购美国一家公司的生产线。由于无法吃透国外技术“消化不良”,产品质量不稳定。
此时的竞争对手与德国企业合作,引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使得“湘火炬”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一度举步维艰。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1997年,“湘火炬”通过国有股份转让,引入当时的新疆德隆为第一大股东。
德隆入主“湘火炬”后,迅速推动一系列资本运作,“湘火炬”先后拿下陕西重汽、红岩汽车等企业控股权,最多时旗下有35家企业。
成也德隆、败也德隆。德隆因“步子迈得太大”,很快陷入资金危机,不得不出让“湘火炬”。
2007年,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潍柴动力回归A股,“湘火炬”终止上市,并入潍柴动力,后更名为潍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不需要火花塞的纯电汽车发展迅猛,火花塞制造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氮氧传感器和氧传感器是各类型发动机和环境检验测试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由于陶瓷结构较为复杂,电路设计精巧,是产业链“卡脖子”产品。